郑度

姓名:郑度性别:男

职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学历:

办公电话:E-mail:

通讯地址:

简历:

教育经历:

195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

工作经历:

1958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59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进行考察;1960年至1963年,在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事植物水分平衡的试验研究工作;1964年至1965年对石羊河流域、河西走廊以及酒泉地区进行植被地理考察与调查。自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山地与高原的地理考察与研究。1966年至1972年参加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研究,1973年至1980年参加对西藏自治区的科学考察研究。1980年秋至1983年春在联邦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系访问进修,从事山地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回国后,投身于横断山区的科学考察研究;1987年至1992年负责主持国家基金委与中科院重大项目—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期间还开展了中法对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联合考察,并担任中方队长。1992年起任国家攀登计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至2003年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

1991年至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中国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生物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

 

研究方向与专长:
长期从事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工作,是我国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在研究气候、植被与土壤分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带主要类型的分布方式,划分青藏高原的垂直带为季风性和大陆性两类带谱系统,构建其结构类型组的分布模式,揭示其分异规律;证实并确认高原寒冷干旱的核心区域;阐明了高海拔区域的三维地带性规律;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所拟订的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是迄今最全面和系统的,得到广泛的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发表论文及专著:

发表论著180余篇。

获奖及荣誉:

作为主要研究者的“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获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