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荒漠化防治专家服务基地” 成功获批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4-05-10 14:58:52 | 阅读: 2184
2024年3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确定2024年专家人才服务基地活动和专家服务基地的通知》,公布第十批专家服务基地名单,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申报的“甘肃荒漠化防治专家服务基地”成功获批。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组织专家与基层需求对接、引导专家服务基层的平台,旨在创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组织引导广大专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基层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急需人才,为基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重要载体。
“甘肃荒漠化防治专家服务基地”依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建设,围绕全国干旱荒漠区生态建设关键共性问题,聚焦国家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研制推广防沙治沙新材料,研发示范防护林提质增效技术、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被恢复造林技术、光伏治沙效益协同提升技术以及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精准修复技术,构建河西走廊重点反风沙口优化治理模式,熟化推广小型化治沙机械装备。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作为专家服务基地依托单位,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实行宽松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政策,在风沙一线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凝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编制12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3人(占69.75%),硕/博士学位人员91人(占76.47%),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4人,省领军人才10人,省优专家3人,正高津贴专家10人, “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人,陇原青年创新人才4人。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荒漠化防治科研团队。研究所建有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省部级平台5个,试验研究站7个;建有风沙环境风洞等专业实验室12个,具有北方荒漠特色的沙旱生植物园1座;自行研制和购置科研仪器、设备150多台(套)价值6千多万元,为全国沙漠治理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研究所共累计登记科研成果397项,获得科技奖励111项,发表科技论文1938篇,出版专著28部,获得授权专利345件,其中发明专利88件。自1993年以来,代表中国政府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了53期“中国治沙技术国际推广培训班”,来自86个国家的119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研究所与UNDP、亚太经合组织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以及北京大学、中科院西北院、中国林科院等35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研究所的治沙技术成果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智慧。
研究所为甘肃省乃至全国、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将充分发挥在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引进相关领域人才,紧密对接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以防沙治沙科技创新为中心,全面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及转化应用,助力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贡献甘肃方案和智慧。
(供稿:信息宣传科 撰稿:纪永福 胥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