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坚战中发力 为绿色长城添彩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4-08-16 09:27:48 | 阅读: 39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二级正高级工程师李显玉,41年坚守三北工程一线,致力科技创新,专攻治沙难题。他以执着追求与务实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坚信坚守与开拓创新书写绿色诺言。这种不懈探索精神、守正创新意识和求真务实作风,为弘扬三北精神赋予了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也为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李显玉择一事、终一生,一生奉献为治沙,一门心思搞科研,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做科技兴林大文章。自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专注防沙治沙用沙,攻克了一个个关键性难题,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技术突破。在参与三北工程的治沙实践中,他首提复合沙障,首开低覆盖度防沙治沙的先河,总结出8项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他带领团队研究并大力推广杨树两行一带配置及旱作造林技术模式,创新丰富荒漠化沙地治理的生态学理论;探索沙生植被可持续经营的路径,提出林草生态系统健康维护和持续经营策略;提出并实践防沙治沙与管沙用沙相结合的沙地资源化管理理念,求解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与李显玉一样,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国家卓越工程师徐先英,1985年从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毕业后,毅然回乡治沙。他39年来坚守在沙区一线从事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牵头研发了多项防沙治沙技术和治沙装备。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在腾格里沙漠治沙34年,被人们称为沙漠守望者。他发明的工具使沙漠造林成活率超过85%,比过去提高25%,造林效率提高1倍。他破解了特殊地质构造下的绿化难题,让沙地山坡披上绿装。宁夏中卫市已治理的151万亩沙漠,他参与治理的就超过73万亩。

李显玉、徐先英、唐希明及其团队,以实际行动为防沙治沙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他们初心如磐、笃行不怠,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事迹感人、精神可嘉。他们身上彰显的最美奋斗者本色和科技工作者风采,是林草科研队伍奋进新时代的缩影,是三北精神照亮美丽中国的生动写照。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通过40多年不懈努力,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保护修复生态、促进兴林富民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工程建设者的长期坚守、不懈奋斗,也离不开像李显玉、徐先英、唐希明及其团队等众多科研人员,以及强大科技力量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需要物质支撑,也需要精神引领;需要创造新奇迹、开创新局面,也需要树立新典型、讲好新故事。特别是要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引导更多人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用心用情用力攻坚克难。 

三北工程攻坚战,拼的是技术实力和政策张力,比的是心气行动和真抓实干。我们干事业做工作,要心动更要行动,要重谋划更要抓落实。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李显玉每年有200多天在基层搞调查研究、抓试验推广、作技术指导,不当书呆子,不唯书不唯论文只唯实,善于出实用有用管用的实招,敢于当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真专家。这背后折射出他对治沙事业的热爱和坚守,体现出他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和担当。他身上这种精神闪亮,照出了事业新天地,树起了奋进新标杆,给我们许多启示和借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北工程攻坚战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卡点和民生关切问题,大兴调查研究,解决现实难题,谋求发展新路。要加强林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宏观战略布局谋划,传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之道,探索林草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培优木本粮油健康产业发展之势,扛起林草种业振兴之责,积蓄经济林产业发展之能,解答生态系统健康维护与持续经营之问,治沙止害兴利,增进生态福利和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荒漠化综合防治,不仅是生态治理的主战场,更是科技兴林的试验场。需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优势作用。需要更多像李显玉、徐先英、唐希明这样的科研人员,以及更多林草科研团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区域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科技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要把三北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攻坚战来打响,作为持久战来推进,聚焦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一年干出一个样,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才能把祖国北方万里绿色长城筑得更厚实更牢固。

(临泽生态站 供稿人责任人: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