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5-04-24 09:11:36 | 阅读: 3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蒋文艳


1745457126106410.jpg

4月21日,2025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活动在兰州大学举行。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4月21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由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甘肃经济日报社承办,兰州大学、兰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七里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的2025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活动在兰州大学举行。此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聚焦知识产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品牌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区域新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旨在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特别是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省聚焦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这一工作主线,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主体、强合力、优服务等一系列举措,转化运用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7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7件,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中,加速实现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价值,全省专利转让1万余次,专利许可325次,较上年度成倍增长。新增专利质押融资85笔,质押专利668件,质押金额6.37亿元,较上年增长13.3%。全省52家高校、科研机构和部分医疗机构完成近1.37万件存量专利盘点,1.21万件专利登记入库,我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例达71.2%,位居全国前列。

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成“甘肃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窗口统办;成立甘肃省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省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机构累计达到7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三;新建商标品牌指导站13家,累计达到46家,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触角延伸。

高效推进商标地理标志建设,全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累计892家,专用标志覆盖率达52.17%。武都花椒、民勤羊肉入选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秦安蜜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定西马铃薯、阳关葡萄等5个地理标志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行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汇编》。15个商标入围2024中国品牌榜,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为破解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转化运用效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甘肃省2025年第一批专利技术需求清单,清单涵盖农业、制造业、生物医药、化工、电子技术、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配对”。与此同时,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加强供需双方资源和信息的精准对接,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及国有企业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推广对接活动,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适宜多地实施的高价值专利进行“一对多”开放许可,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专利技术,提升对接效率。

此外,今年的宣传周活动突出知识产权助力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宣传人工智能对提升知识产权水平的促进作用和综合效能。在启动仪式上,兰州大学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人工智能学会会长周庆国教授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进行主旨演讲。当天,来自安宁区滨河小学、城关区扬帆小学的师生代表,展示了学校创新教育的成果——分拣机器人、材料管理机器人、简易AI机器人,通过秉承“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理念,让创新之花开遍陇原大地。

 (科技与知识产权科  供稿责任人: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