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持续经营 | 北方草原荒漠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经营区的方向策略与主要模式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5-11-13 16:05:28 | 阅读: 1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根据《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北方草原荒漠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经营区行政范围涉及内蒙古、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自治区)403个县(市、区、旗、局)。
该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和风沙地貌相间分布。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森林草原以黑土、黑钙土为主,荒漠草原以棕钙土、灰钙土为主,荒漠区风沙土、盐碱土、草甸土等呈地带性分布。森林类型主要为温带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主要针叶树种有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白杄、青杄、天山云杉、青海云杉、侧柏、圆柏、杜松等,阔叶落叶树种有蒙古栎、辽东栎、山杨、白桦、白榆、旱柳等。灌丛属温带落叶灌丛,主要灌木树种有梭梭、柠条、沙柳、红皮柳、柽柳、沙棘、沙枣、枸杞、花棒、毛条、沙冬青等。该区水资源短缺,土壤瘠薄,风蚀、沙化危害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森林植被是抵御风沙危害、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绿洲、草原乃至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和京津冀等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在该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多个突出问题。该区域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总量少。以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为主,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难度大。乔木林分布少,林分质量普遍较低。天然林大多分布在山区,天山云杉、西伯利亚云冷杉等天然林呈孤岛状分布,胡杨林成过熟比例高、自然更新慢。农牧场防护林人工纯林多,病虫害、自然灾害多发,森林抚育和更新改造面积大。灌木林资源丰富,但灌木林经营亟待加强。
为应对以上问题,该区确定了相应的经营方向与策略。持续扩大植被覆盖,增加森林面积,促进生态扩容,构筑北方固沙防沙带和新欧亚大陆桥生态防护带。依法保护以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油松、天山云杉、青海云杉等为主的温带天然针叶林,以杨桦、胡杨和白榆等为主的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因害设防,封飞造、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多树种配置,以水定林,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尽快提高沙区林草覆盖,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实施退化林修复和退化防护林带复壮更新,重建和恢复防风固沙林(带),保护绿洲和农牧业健康发展。水热条件好、地势平坦地区,积极培育杨树类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和灌木工业原料林,建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等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充分利用独特的光热条件,合理规划,大力发展核桃、红枣、枸杞等特色经济林,促进沙区生态型经济发展。
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区,采取保护经营等作业法,封禁保护以天山云杉、西伯利亚冷杉、新疆落叶松等为主体的原始林,保护中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对山体中上部迎风面的天然次生林,以封育为主,结合林冠下补植和低强度疏伐,改善林分结构,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促进向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余脉的中山山地、丘陵区,以发挥蓄水固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选择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油松、白杄、青杄、青海云杉、侧柏、圆柏、杜松等树种为主,培育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对山地蒙古栎、辽东栎、白桦、白榆、旱柳等落叶阔叶天然次生林,采取伞状渐伐、群团状择伐、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逐步调整退化林分树种组成,培育以优质大径材为目标的针阔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坡度小于15度的山地,采取群团状择伐等作业法,补植蒙古栎、辽东栎等乡土阔叶树种,形成异龄复层林,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
干旱半干旱沙区,建立封禁保护区,保护胡杨林等荒漠原生植被。以发挥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封飞造、乔灌草相结合,以水定林,以樟子松、侧柏、刺槐、紫穗槐、梭梭、柠条、沙柳、红皮柳、柽柳、沙棘、沙枣、枸杞、山杏、花棒、毛条、沙冬青等耐寒耐旱乔灌树种为主,提高沙区林草覆盖,恢复和重建荒漠植被。对绿洲、牧区周边的农牧场防护林(带、网),采取带状渐伐等作业法,补植樟子松、云杉、榆树等树种,更新改造残破、衰老林带,逐步改变以杨树为主体的林网树种结构,增强林网防护功能。
河谷等地势相对平坦、水热条件较好区域,以发挥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采取带状渐伐、群团状择伐、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培育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白杄、青杄、青海云杉等大径级用材林。采取镶嵌式皆伐等作业法,培育杨树类、柳树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对人工灌木(丛),及时平茬复壮,保持和增强灌丛生态系统功能。
根据该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营方案和经营策略,形成了主要森林经营模式,包括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生态防护功能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灌木林提质增效经营模式,以用材为主导兼顾生态防护等的多功能经营模式等。
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生态防护功能为主导的经营模式,涵盖了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樟子(武)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白桦次生林目标树经营模式、退化杨树人工林健康经营模式、天然落叶松和云(冷)杉混交水源涵养林经营模式、天山云杉人工水源涵养林经营模式、天山云杉天然水源涵养林经营模式、人工针阔混交林近自然经营模式、油松人工风景林近自然经营模式、天然胡杨林多功能经营模式等10个类型。
以灌木林提质增效经营模式,涵盖了梭梭灌木林提质增效模式、柽柳灌木林提质增效模式、沙棘灌木林提质增效经营模式等3个类型。
以用材为主导兼顾生态防护等的多功能经营模式,涵盖了落叶松人工林大径材经营模式,樟子松、油松等松属人工林大径材经营模式,白杄、青杄、青海云杉等云杉属人工林大径材经营模式,杨树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模式等4个类型。
以上经营模式基于我国北方草原和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分布、环境承载力和植被特征形成,以构建“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北方生态屏障为主体,兼顾木材产品和非木质资源开发多种功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体系,可有效缓解北方牧区生态压力、增强区域生态韧性,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高文强 何潇)
(国合中心 供稿责任人:马玉莲)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发展林下经济”的深层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