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沙生植物园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1-12-09 16:00:52 | 阅读: 10024

 

民勤沙生植物园(Minqin Desert Botanical Garden)

位于甘肃省民勤县薛百镇民昌路132号,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民勤西沙窝沙井子)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区,是我国第一座具有荒漠特色的植物园,以荒漠植物引种驯化、资源保护利用和防沙治沙为主,融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甘肃省特色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暖温带荒漠种质资源迁地保存综合库、甘肃省民勤荒漠化防治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image.png 

1:民勤沙生植物园

历史沿革

1973年由郭普、施及人、张汉浩等老一辈同志向甘肃省科委等部门提出了在民勤建立沙生植物园,为固沙造林提供优良树种及种植技术的计划,并得到上级的重视与支持,并于1974年批准列入全国科研重点项目,1978年初步建成,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沙生植物园的项目获得了全国科技三等奖。

基地选址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建立了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开展固沙植物生理生态和水分平衡研究、固沙植物引种驯化与抗逆性植物种的筛选以及沙枣、甘草、白刺沙旱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在固沙植物引种驯化和研究基础上,于1974年在治沙站区内规划76公顷土地建设民勤沙生植物园。园内沙丘星罗棋布,保留部分原始地貌类型进行封育保护,大部分土地进行平整,规划道路,建植新疆杨、二百杨防护林网,打4眼机井灌溉水源。

规划布局

园内现建有8个植物专属园区(柽柳、锦鸡儿、沙拐枣、麻黄、沙枣品种、文冠果、牡丹品种、枣树品种专属园区)和8个综合类园区(荒漠植物活体标本园、荒漠药用植物园、荒漠植物功能展示园、荒漠经济林果园、针叶树种园、乔木树种园、珍稀濒危植物园、国外植物引种园)。并建有科普展览馆(治沙科技成果展览室、荒漠动植物标本展览室、荒漠植物标本和种子标本研究室)、荒漠植物非称量式蒸渗观测场、荒漠植物永久性观测样地以及生态封育区。

柽柳园

柽柳属(Tamarix Linn.)是我国荒漠地区特色植物类群,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和北非,部分地分布于欧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沿盐碱化河岸滩地到森林地带,间断分布南非西海岸。中国国约产18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内蒙古及华北,民勤沙生植物园迁地保存我国柽柳属植物16种,其中多枝柽柳、多花柽柳、甘蒙柽柳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已建成我国种类最齐全的种质资源库。本属植物抗旱、抗盐、抗热、喜砂、喜水,主要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冲积、淤积盐碱化平原和滩地上。不仅具有很高的防沙治沙的生态价值,还具有嫁接苁蓉的经济价值,亦是荒漠区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1629083110551352.png

图2:柽柳属园

锦鸡儿园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分布于东欧和亚洲,落叶灌木,我国共有66种,产西南、西北、东北和东部,有些供观赏用或为绿篱。民勤沙生植物园迁地保存24种,是植物园特色荒漠植物类群,其中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荒漠锦鸡儿等,基本建成锦鸡儿荒漠类群种质资源库。

1629083218179860.png

图3:锦鸡儿属园

荒漠植物活体标本园

荒漠植物活体标本园是民勤沙生植物园开展科普活动主要场所,集中展示了民勤沙生植物园引种驯化的主要成果,包括荒漠珍稀濒危物种胡杨、沙冬青、小沙冬青、蒙古扁桃、半日花等,高山植物类群金露梅、银露梅、狼毒、窄叶鲜卑花、细枝绣线菊等,针叶树种类群青海云杉、蓝云杉、青扦、白扦、华北落叶松、长白松、彰武松等,观赏植物类群丁香、连翘、珍珠梅、紫斑牡丹等,共计迁地保存134种。

1629085017698193.png

图4:荒漠植物活体标本园


荒漠植物防沙治沙功能展示园

   荒漠植物功能展示园在设计上保持原有的地貌类型和植被类群,适当进行人工干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土壤生物结皮等类型齐全,荒漠植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在整体上展示了植物适应气候干旱和土壤干旱的机理机制以及防沙治沙功能,并体现的沙丘发育动态及土壤生物结皮发育对荒漠植物的改造。

1629085112716179.png 

图5:荒漠植物防沙治沙功能展示园

荒漠药用植物园

   荒漠药用植物园收集保存了干旱荒漠地区分布的典型药用植物以及成功引种驯化的药用植物80余种,典型荒漠药用植物有刺山柑、文冠果、麻黄、酸枣、罗布麻、大花罗布麻、甘草、沙冬青、枸杞等,是研究荒漠药用植物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

1629085180761996.png

图6:荒漠药用植物园

针叶树种园

针叶树种园集中保存了成果引种驯化的松柏物种,为荒漠地区城乡园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服务,取得了重要的生态价值。改善荒漠小气候提供了典范,丰富了林下物种的多样性,小花火烧兰的分布和樟子松、杜松天然更新苗的出现是荒漠小气候改善的标志性物种。主要保存物种有樟子松、油松、青海云杉、沙地云杉、叉子圆柏、祁连圆柏、侧柏等物种。

1629085215534922.png

图7:针叶树种园

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园

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园收集保存了沙冬青、小沙冬青、胡杨、蒙古莸、蒙古扁桃等物种,为科学研究和物种繁育提供物质基础,是研究濒危物种濒危机理、脱濒机理、物种繁育、人工种群建植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

1629085272794358.png

图8: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园

防沙治沙科普馆

防沙治沙科普馆是开展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建有防沙治沙科技成果展览室、荒漠动植物标本展览室、荒漠植物种子标本室、荒漠植物标本室。系统介绍了沙漠的分布、地貌、地质、水文、植被特征,荒漠化成因、危害、防治措施以及主要科学技术成果。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沙尘暴监测系统。


1629085309816757.png

图9:防沙治沙科普馆

荒漠植物非称量式蒸渗观测场

为研究干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下沙生植物的蒸腾耗水情况,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掌握干旱荒漠地区植物物种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实验数据。设计研发了基于非称量式荒漠植物蒸渗观测、试验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监测蒸渗土壤水分含量、自动控制补充池底水位、补水及排水量计量、实现实时水分采集、处理、通信、数据库录入、历史数据存储、数据报表打印、故障报警、现场设备运行状况显示等功能。用户可通过Internet网络对现场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异常情况报警处理,系统工作运行实现"无人值守"。系统由上位工控机与自主研发的嵌入式控制器、EDA通信模块、EC-5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等构成。

作用与影响

民勤沙生植物园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荒漠特色的植物园,引种驯化和迁地保存沙旱生、中生植物680余种,建成中国优良沙旱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集散基地。出版《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和《民勤沙生植物园图鉴》,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为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植物园引种并筛选出了适宜沙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沙旱生植物30余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如引进的梭梭、沙冬青、花棒、柠条锦鸡儿、多枝柽柳、沙拐枣等优良沙旱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固沙造林;新疆杨、樟子松、青海云杉成为荒漠绿洲新型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优良树种;沙葱、沙米、沙芥、黑果枸杞、甘草等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蔬菜、粮食、药材)已进行示范推广。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植物园为完全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成功接待国内外学者、社会团体、中小学生、大中专学生等近万人,累计接待完成了20万余人次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生态旅游与教学实习,增进了公众对荒漠化防治的认识。

1629085391816304.png

图10:新疆杨农田防护林


1629085418619871.png

图11: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论坛


1629085455258643.png

图12: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


1629085495176345.png

图13:荒漠化国际培训班